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 - 网站首页 - 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 - 网站首页 - 行业资讯
发布者:admin日期:2020-08-22浏览次数:91次
“处暑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也是从立秋开始的第二个节气,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,太阳辐射减弱。我国北方地区,此时节“离离暑云散,袅袅凉风起”,末伏即将结束,难熬的“暑伏”行将消退;南方地区则是“立秋处暑正当暑”,仍然处在暑热当中,“秋老虎”继续发威。
“天上双星合,人间处暑秋。”《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北京时间8月22日23时45分迎来“处暑”节气,这意味着暑热即将终止,气温开始下降,初秋渐次登场。“立秋不是秋,秋在处暑后”,真正气象意义上的秋天,要等到“白露”节气之后,残暑尽消,才能迎来清爽怡人的清秋之日。
白天热,早晚凉,降水少,气候干燥,是“处暑”时节的气候特点。因时令变化,开始由热转凉,温差出现,大家要注意及时调整生活,平衡心绪,适量运动,充足睡眠,来和小编看一下处暑如何养生吧!
起居
起居应当早睡早起,保养秋收之气。由于昼暖夜凉,还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防止着凉感冒和关节受损。多伸懒腰解乏,平时多伸懒腰,也有解秋乏的效果。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,促进心脏泵血,增加全身的供氧。工作学习时间长了,伸个懒腰,马上就会觉得神清气爽、舒服自在。
饮食
健脾、清热、利湿,要多吃蔬菜和水果,多喝白开水,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、清热、利湿功效的食物,如山药、冬瓜、黄瓜、空心菜、藕、鲜莲子等。
运动
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、爬山、散步、太极拳等运动,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,排泄多余的水分,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。处暑时节,暑气渐止,天地始肃。早晚凉风袭,南庭落叶沙。在北方,若下雨仿佛一叶知秋,若晴朗也无复暑气。泡一碗浓茶,剥一剥菱角,向着院子一坐,开始一年中最好的时节。
处暑习俗
1、拜土地爷
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,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。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,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,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,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。
2、祭祖、迎秋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旧时,民间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,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
3、煎药茶
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。每当处暑期间,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,意谓入秋要吃点“苦”,在清热、去火、消食、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,故有“处暑酸梅汤,火气全退光”的谚语。
4、吃鸭子
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。鸭全身都是宝,鸭肉性凉,具有滋阴养胃、利水消肿的作用。
5、放河灯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灯盏或者是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它自由的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这个习俗的最好注脚是:“七月十五是个鬼节;死了的冤魂怨鬼,不得托生,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,想托生,又找不着路。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,就得托生。”
咏廿四气诗·处暑七月中
元稹
向来鹰祭鸟,渐觉白藏深。
叶下空惊吹,天高不见心。
气收禾黍熟,风静草虫吟。
缓酌樽中酒,容调膝上琴。
八方格塑业提示大家:处暑时节,正值初秋,暑热尚未退尽,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,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,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。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,尽量避免冷饮冷食、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、少吃伤害消化 系统的药物之外,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。